发于2020.6.15总第951期《我国新闻周刊》
九年前,98岁高龄的画家黄苗子取得"中华艺文奖",奖金100万元。他的书面获奖感言中一再谈及的却是另一位画家张光宇,"此奖应属引我上路的张光宇兄⋯⋯但是,光宇兄正为今天艺术界所淡忘"。随后,他将所得奖金捐出,作为出书张光宇著作的专项资金。二十一天后,黄苗子离世。
承继黄苗子希望的人是他的儿子黄大刚和儿媳唐薇,多年来,两人一向执着地向外界介绍"被忘记的大师"张光宇。在两人的考证之下,张光宇的形象逐步被从头打捞,逐渐明晰起来。近来,由两人主编的《张光宇小集》出书,书中既有张光宇生前最重要的几部著作,亦包含多位文艺界名宿对张光宇的回想。
"全世界都知道《大闹天宫》,却不知道人物电子天平造型的创造者是他。"《大闹天宫》编剧李克弱在回想时说到。
张光宇为《大闹天宫》担任美术规划,是由于1959年"我国动画片之父"万籁鸣的约请。彼时,制造该片的导演万籁鸣、编剧李克弱等人,均隶属于上海美术制片厂,唯有张光宇是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是参加该片的仅有"编外人员"。
早在1945年,张光宇便创造过一部西游体裁的漫画《西游漫记》。《大闹天宫》人物形象的雏形,正是来自这部著作。"《西游漫记》从前也是要拍成动画片的,但一向由于是战役年代,一直做不成。"张光宇研究者唐薇对《我国新闻周刊》回想。
1944年夏秋,湘桂军大撤离,张光宇一家六口人,被逼开端一段长达半年的避祸日子。张光宇一家顶着随时到来的轰炸、粮食和物资缺少,一路从桂林转移至柳州,后又经贵阳、遵义,年末抵达重庆。
在重庆,张光宇借住在友人的一间小木屋里。住处邻近有一帮小孩子,他就给孩子们讲《西游记》。他一边讲,一边回想起自己避祸途中目击的种种乱象,萌生出创造一部"新编西游记"的主意:借用《西游记》的体裁、结构和人物,借古讽今,叙述唐僧取"民主真经"的进程。
《西游漫记》在1945年末完稿,故事中颇多隐喻。张光宇用"纸币国"滥发钞票挖苦经济溃散、用"埃秦国"挖苦间谍横行、用"梦得高兴城"阐明抗战后方溃烂、迂腐的日子。此外,孙悟空每次克服妖怪,总有天上的"神仙"出来说情。唐僧寻求"民主真经",却遭受"法西斯"。故事结束,暗射德、意、日的三条孽龙虽被打死,龙蛋却生出无数只小龙乘风而去,现在看来,像是一个风格奇绝的寓言。
完稿之后,由于国民党当局对漫画的检查、镇压,张光宇不得不抛弃将《西游漫记》登报连载,转而以漫画展览的方法在重庆、成都展出。
画家黄蒙田是张光宇的多年老友,1945年,他亦寓居在重庆。他印象中,《西游漫记》展出时,现场观众挤得风雨不透。但由于体裁灵敏,场馆里,观众们只能用交头接耳或会心微笑表达自己的心境。1946年,张光宇回到上海,预备在上海再办《西游漫记》展,但被当局封禁。大约在10月,张光宇赴香港。
1947年,黄蒙田与张光宇在香港九龙一家片场相见。那时,张光宇在大中华电影制片厂担任美术部主任,规划布景之余,回想犹新将《西游漫记》拍成动画片,他现已做了部分人物和分场规划,还请了漫画家廖冰兄帮忙。只不过,由于条件有限,终究未能完结。此刻,间隔他制作的西游人物,真实变成动画片《大闹天宫》,还有14年。
日后成为漫画家的张光宇,1900年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张亮生是彼时无锡有名的中医,也喜好书法和绘画。童年时期,张光宇家里除了医书外,有不少字帖和木板水印的画册,以及《三国》《水浒》《西游》等小说。逢年过节,他父亲会带他买面具、泥娃娃等民间玩具。这些有明显民族特质的东西,构成了张光宇开端的艺术启蒙。
13岁那年,张光宇被家人介绍去钱庄做学徒。家人的考虑是要他今后能去实业界挣钱。但张光宇却觉得枯燥无味,在钱庄只做一年,便要求去上海将小学课程读完。
在上海,他借住在亲戚家,住处邻近有一家名为"新舞台"的京剧院。课余,他常去戏院后台涂涂画画。逐渐地,他和戏班艺人交上朋友,就又常去台下空座免费看戏,对京剧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产生了爱好。多年之后,他担任美术规划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便学习了京剧中的脸谱元素。
张光宇在上海的第二年,拜画家张聿光为师。张聿光是"新舞台"剧院的置景主任,亦身兼上海美专校长。张光宇拜师后,脱离亲戚家,在"新舞台"后台搭了一张床铺,长居于此。
离别学徒期之后,张光宇曲折多家公司作业。他35岁前作业最久的公司是南洋烟草公司和英美烟草公司,均担任绘图员,担任制作烟盒、月份牌和报纸上的烟草广告。彼时,它们别离是上海最大的中资烟草企业和最大的外资烟草企业。
其时的英美烟草公司有不少外国画家。这些画家,每个人都有一套技法。尽管这些画家为了饭碗技能保密,但张光宇仍是偷学了不少。此外,在公司他触摸到了很多国外的美术材料,包含西方不同绘画门户的画册、商业广告印刷品和杂志等。从这时起,张光宇开端遭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多年之后,著名画家陈丹青点评张光宇时说,"‘毕加索加城隍庙’——抑或‘城隍庙加毕加索’——是高度归纳光宇先生的逼真之语,此语指向明清民间美术与欧洲现代主义资源,二者相加,民国新上海的文明,明媚可见。"
张光宇在烟草公司作业的业余时刻,花在办刊和画漫画上。他先后与人兴办《三日画报》《上海漫画》等刊物,还安排过国内榜首家漫画会。那时,张光宇的漫画中,现已带有针砭时弊的颜色。"(张光宇针砭时弊的漫画)20年代也有,但不如30年代多,应该从1931年开端,他就有一批水平十分高的这类漫画。"唐薇对《我国新闻周刊》回想。
1933年,跟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张光宇决议辞去英美烟草公司的作业,转去做出书事业。
1992年,《装修》杂志出书特刊留念创刊人张光宇,夏衍、吴祖光、叶浅予、黄苗子、廖冰兄、丁聪、张仃、华君武、黄永玉等文艺界重要人士纷繁撰文,对这位早逝的漫画家、装修艺术家、规划家不惜赞许,称他是"真实的大师"、"亚洲的自豪"、"一面旗号"。
撰文中的漫画界人士,大多曾遭到张光宇的协助或影响。叶浅予的榜首幅漫画,宣布在张光宇主编的《三日画报》上。黄苗子19岁闯练上海,在张光宇办的刊物宣布漫画。廖冰兄自认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丁聪著作署名"小丁",来自张光宇对他的昵称。张仃也是19岁将屡被退稿的《生意完结了》和《春劫》两幅漫画投给张光宇,张为其制了铜版,并标题为"全国漫画名作选"开付稿酬15银元。华君武称张光宇为自己的"漫画引路人"。
张光宇作为出书人的身份开端建立,正是从他脱离英美烟草公司开端的。1934年,张光宇与邵洵美、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林语堂、三弟张正宇等人协作,建立年代图书公司,出书多本杂志,如《年代画报》《年代漫画》《论语》《年代电影》《万象》等。
在张光宇的儿子张大羽的回想中,张光宇朋友很多,为人讲义气。有一次张光宇的朋友向他借钱经商,赔了,请张光宇吃顿饭就算一笔勾销。另一次,张光宇为朋友作保出了问题,借主找到张光宇,封了他家的门,张光宇就代人还账。
而研究者唐薇并不认为,漫画家朋友们日后对张光宇的回想,更多是出于对张光宇的友情,而非对张光宇的著作的艺术判别。唐薇从前在上海图书馆阅读了很多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上海的漫画杂志。在她印象中,在很多漫画著作中,张光宇的漫画也是锋芒毕露的那一个。"艺术家都特别挑剔,肯定眼睛不留沙子的,你人太好的话,你画欠好,我照样要挤兑你。"唐薇对《我国新闻周刊》说。
不过,现在这些漫画在市道大多现已难以见到,只能经过一些其时漫画家的回想了解。画家黄苗子曾回想说,"光宇想的和画的是什么呢?其时《十日杂志》每期的封面以及那个时期的漫画著作向咱们阐明这个问题:他用忧伤的爱情调查时局,用怜惜的情绪对待示威学生,用轻视的笔调嘲弄那时的当权者。"
1937年,"八一三"事故,张光宇被逼脱离上海,尔后10年左右时刻,张光宇曲折多地,常年处于流亡的日子中:起先,他去往香港,与金仲华等人协作,在《星岛日报》作业。1940年,张光宇同诗人徐迟、画家丁聪等一起到重庆参加抗日救亡作业,在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下的我国电影制片厂任规划部主任。不到一年,"皖南事故"产生,张光宇辞去职务,脱离重庆,经仰光抵达香港。1941年冬,香港沦亡。
此前,张光宇曾画过一幅漫画,挖苦溥仪是日本人的傀儡。这件事被人向日方揭发,张光宇逃往广州湾赤坎(今湛江)。后来,广州沦亡,张光宇流亡桂林。在桂林遇到湘桂大撤离,他逃往重庆,在重庆创造了《西游漫记》。1946年,张光宇逃往香港。
1948年,张光宇在香港"人世画会"担任会长。据《香港艺术家》记载,"人世画会"在1946年建立,成员大多为留港的内地美术家。该画会主办的大部分展览,有明显的政治立场,被描述为"反映社会现实,亲近结合革新局势",并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总溃散为宗旨"。
一篇名为《这是一个漫画的年代》的"人世画会"的会刊文章,汇总了张光宇、特伟、丁聪等漫画家的言辞,颇能看出彼时漫画家们的心气。其间,漫画家同衡在文中写道,"这是一个漫画的年代,漫画家们正在拼命用漫画来驱走这个年代,而迎候另一个甘愿找不到体裁画不出漫画的年代!他们甘愿改行,乃至甘愿饿死。"
1949年12月,在廖承志、夏衍等统战人士的协助下,张光宇举家迁回北京。在北京,张光宇亦画过一段时刻挖苦漫画,大多是反帝、反美体裁。后来,挖苦漫画便不再画了。据张光宇的儿子张临春对《南方周末》回想称,抗美援朝时期张光宇宣布在《公民画报》上的一张挖苦美国战役机器的漫画被批判,从此很少再画。这一时期,他撒播下来的著作,多与时政无关,比方《神笔马良》的插图,连环画《杜甫传》等。
那时,他的本职作业是在中心美术学院担任教授,成为老友张仃的部下。后来,张仃和张光宇都调往中心工艺美院任职。在大学里,张光宇一度由于自己不善言辞和政治运动中的风言风语颇感不适"我不想争权更不想当官,只想实实在在地作业,出些效果,为什么老这样别别扭扭。"
年过五十岁,很少画漫画,在教育中觉得"别别扭扭"的张光宇,将很多精力投入到1949年后的多个重要活动:他参加了国徽规划,供给了主张——以天安门为根本形象;参加《公民画报》和《公民日报》的改版;参加每年国庆游行时部队方阵的规划;公民大会堂仿漆器的搪瓷盘。
1956年,张光宇患上高血压,这场病,让他躲过了一年之后的"反右运动"。之后,他受万籁鸣之邀,在病中创造了《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美术规划。算是以另一种方法弥补了《西游漫记》未能动画化的惋惜。
1960年,他又一次发病,举动和说话都不再便利,大都时刻都是在家疗养。他为《文汇报》画了刊头,画《定军山》的老黄忠,画水墨京剧《金钱豹》。其间他将两幅《金钱豹》别离送给了画家丁聪和鲁少飞。鲁少飞收到的那份《金钱豹》中,张光宇题词"此戏已不再演出"。
晚年,张光宇与黄苗子、郁风、王世襄住在一个宅院里。这个宅院曾是王世襄的一座四合院,后在"公私合营"中,被分割给多家一起寓居。那时,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还未到上学的年纪,常常一个人在宅院里玩。他玩的时分,张光宇经常坐在一把藤椅上,笑眯眯地看着他。有时,张光宇也会给他找书看。现在,他回想起张光宇,榜首反应是,"那是一个慈祥的老伯伯"。
1965年五四青年节那天黄昏,黄大刚听到外面有短促的脚步声,和"快点、快点"的敦促声。他跑出宅院,门口的一位大婶和他说,"老人家刚刚被救护车运走了"。第二天,他听见近邻传来哭声,是张光宇妻女的声响。这时,黄大刚知道,近邻的张伯伯逝世了。
张光宇没能再持续画出著作,也躲过了之后更大的暴风骤雨。多年之后,他逐渐从艺术圈和大众的回想中被淡忘,只有当人们提及《大闹天宫》时,才会想起这位从前历经传奇的漫画家。
《我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21期
声明:刊用《我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文面授权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