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1 17:45:06
  • 阅读(3569)
  • 评论(9)
  • 新华社合肥6月11日电(记者朱青)青花瓷自唐而始,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聚星注册代表,其间元代青花瓷因为烧造技能老练、艺术价值高、存世数量稀疏,更是青花瓷文物中的传奇。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所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是国际稀有的元青花"规范器",更是青花瓷文物"传奇中的传奇"。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18.6厘米,1973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的汤和墓。盖罐整体形制结实厚重,器口处配有帽形盖,盖顶堆塑宝珠钮,肩与腹之间两边相对处各贴塑一对兽耳,原应有衔环一对,因年代久远而丢失。

    色白微青的釉底上,主体纹饰缠枝牡丹以叶压枝,交叉横向摆放,极具立体感。器身从上到下,卷草纹、海涛纹、变体覆莲瓣内填杂宝纹、缠枝西番莲纹、钱纹等布局繁密,精巧细腻。青花发色艳丽,翠绿披离,令观者流连不已。

    "这件元青花问世的故事很是弯曲。它出土于明代开国功臣墓中,而且断代更早,品相无缺,为研讨元代青花瓷器供给了名贵的什物根据。"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说。

    季永介绍,1973年,蚌埠市博物馆对汤和墓进行了考古开掘,其时墓室已屡遭盗扰。"走运的是,盗墓贼以为瓷器价值不高,这件元青花才得以完好保存其间。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有恩赐功臣元青花瓷器的常规,这件元青花盖罐很可能是受赏而来的精品。"

    "它刚被开掘出来的时分,并没有被判定为元青花。直到1994年全国文物普查作业期间,经故宫古陶瓷研讨判定专家耿宝昌判定,才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季永说。

    据了解,现在国际上可以成为元青花判定"规范器"的文物少之又少。季永介绍,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造型规整、器型硕大、画风精巧,烧制发色老练。更重要的是,它是经由考古科学开掘,有清晰墓葬编年,且未通过人间撒播,在"规范器"中极为稀有,极具考古研讨价值。

    这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还蕴含着青花色料的民族文化交融故事。"通过科学检测,它所运用青花料为自西亚区域进口的‘苏麻离青’,在元代及明代前期,景德镇窑所烧制的青花瓷器多运用此种青花质料。"季永说,浓艳明快的苏麻离青与浓艳清逸的我国青相得益彰,一同为国际展现我国青花瓷浓淡流通的美好。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