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内容之丰厚、架构之庞大、文笔之细腻,远非寻常著作可比。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启明现身《国博好课》直播,带来一场"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精彩讲座。也是在这次直播中,他条分缕析地叙述了《红楼梦》对"西厢故事"的引证,以及曹雪芹的种种神来之笔。
不存在"大团圆"结局?
在《红楼梦》二十三回中,有一个重要情节是"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个人一同读书,桃花飘落在书上、身上,是个适当夸姣的场景。
《红楼梦》注解本。中华书局出书
引证《西厢记》还有哪些效果?
当然,《西厢记》在《红楼梦》中的效果,并不仅仅上述几点。在一些回目中,也起到了推进情节、表达人物洗涤服务心里的效果。
有一次,宝玉和黛玉恶作剧,说了一句"我便是个‘多愁多病身’,你便是那‘倾国倾城貌’",又当着紫鹃的面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成果,林黛玉又发火了。
在那个年代,宝黛爱情的表达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在林黛玉心中也是深深埋藏的。贾宝玉忘情之间说的这些话,以及林黛玉的愤慨,恰恰体现了人物心思。
"《红楼梦》写人物心思是用一种点染的方法。引两句《西厢记》,这都是一种表达。"段启明以为,这正是《红楼梦》写人物心思活动的特色。所谓的神来之笔,写出人物神韵。
"对曹雪芹,咱们要敬畏伟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十分了不得的文明巨作。"段启明称。(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