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06 17:05:06
  • 阅读(12676)
  • 评论(1)
  •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魏丽)"咱们是工业开展的‘电焊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统计局干部马占龙说,他们想办法、想办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力度,像电焊工相同,把好方针、市场上的好技能,与村里好资源"焊接"起来。

    颉岭村全村有159户509人,耕地面积3823亩,人均7.6亩。2013年建档立卡贫穷户72户268人,贫穷发生率为53.28%……2018年8月,马占龙就任颉岭村第一书记之初,就带着驻村队员走遍了这儿的山山峁峁,摸清了全村贫穷户的状况和致贫原因。

    "刚到颉岭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时,乡亲们对驻村扶贫作业很置疑,以为咱们便是‘走过场’,过两天就走了。"回想起先来村里时的困难局势,马占龙至今浮光掠影。他说,扶贫并非一时之功。精准扶贫必需要设备管理摸清状况,对症下药,这是最底子的。

    面临困难,马占龙和扶贫作业队的队员们,素日到田间地头帮乡民做农活、为贫穷户翻建危房、争夺方针补助……拉网"过筛"进社入户,并租房组成"作业队之家"让大众记得住人、找得到人、办得完事。

    乡民们逐步对真抓实干的驻村扶贫作业看在眼里,逐步敞开了和扶贫作业队交流的大门。在村党支部和作业队的引领下,颉岭村以入股分红和供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方法,筹集资金300万元,成立了利民农人专业养殖合作社,活跃推广"合作社+农户"运营形式。

    现在,颉岭村全村肉牛存栏800头,户均12头以上,人均畜牧收入到达60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以上。马占龙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让乡民们逐步认识到,致富仍是要勃然大怒拧成一股绳,具有"造血"功用。下一步,全村还要结合肉牛养殖,构成可继续的工业交融开展,为乡民致富添加更多途径。

    "颉岭村肉牛养殖以散户为主,养殖形式单一粗豪,饲草缺少限制养殖业开展……"问题摆出来了,处理紧随其后。2019年,作业队带领农户们向北塬养牛大户学习,和谐处理了300亩产草量高的甜高粱籽种,引入农户栽培,缓解了乡民们的当务之急。

    就这样,在挨家挨户的"闲谈"过程中,中长期扶贫计划在队员们的脑海中渐渐成形。现如今,颉岭村现已构成了以牛工业为主导,带动林果业共同开展的新型工业格式,民众致富增收途径不断拓展。

    一条条平整晓畅的水泥路,一排排白墙红瓦的住宅,一张张弥漫美好的笑脸……"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现在不愁吃穿,岁月跳过越好,娃们有学上、能治病、住宅安全,咱们心里很快乐。"乡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心里的高兴。(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