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千百年来,黄河飞跃向前,不舍昼夜。一代代中华儿女,与黄河同心,得黄河滋补,披荆斩棘,坚韧不拔,书写出一曲曲动听的乐章。静立于黄河之滨的河南大学,兴办伊始就深深镌刻下黄河的印迹。百年沧桑,历经磨难,河南大学一直与黄河息息相通,密不可分。黄河造就、熔铸了深沉广远的河大精力;河南大学随同九曲黄河的年月沧桑,竭力护佑着这条大河的安澜。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轴线西侧,有两座古拙高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立一通巨大厚重的石碑。石碑斑斓,笔迹明晰,它们被称为"贡院碑",记载着河南贡院的两次变迁。两座碑亭之地点,是清代河南贡院的原址。
一通是雍正十年(1732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田文镜撰文的"改建河南贡院记"碑,另一通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兵部侍郎鄂顺安撰文的"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碑。两通碑形制相同,碑帽前后,是腾跃于巨浪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旁边面,有腾龙浮雕,碑铭楷书字体,整齐秀美,可谓书法佳作。
"重修贡院碑记"上,有一段河南贡院救民众于黄河水灾中的往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初,黄河在开封祥符县决口。滔滔黄水似脱缰的野马,漫过开封护城堤,分三段直注城内。水没树梢,房子坍毁,城墙崩塌,大众无处可依,"城中万户皆哭声"。民间储砖早已竭尽,河水仍然汹涌,河南贡院在开封城东北,地形较高,危殆之时,人们拆掉贡院的数百万砖瓦,转运城西,解救危险,开封城才得以保全。
洪水来势汹汹,深谙水性的林则徐以戴罪之身,前来掌管堵口。鸦片战役后,他被放逐新疆,途中接到道光皇帝上谕,从扬州府折回开封治水。林则徐疾病缠身,仍然早出晚归,遍地奔走,督导堵口。历经6个月,第二年3月,大坝总算合龙。林则徐仍然被发配前往伊犁,从西安至兰州的路上,他忧国忧民,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以表心志。
贡院有救命之恩,开封大众无比感念,提出修正贡院,"校园兴而士气复"。当年7月,在560亩的残垣断壁上,共建筑工作房舍782间,重建号舍10009间,修正旧房1857间,凿井5眼,花费白银11万两。
兵部侍郎鄂顺安撰文、河南巡抚牛鉴书写的《重修河南贡院碑记》上,也留下他们的感动:水患未平,学子已纷繁肄业于良师,开封城内长辈爱幼,习俗浑厚,河南不愧是先贤们的桑梓之地。
"密密麻麻,万厦一新"的河南贡院,与北京顺天贡院、南京江南贡院和广州两广贡院,并称全国四大贡院。从1902年至1904年的三年间,河南贡院共举办四次乡试、两次会试。1905年,清政府宣告废弃科举制,河南贡院成为这一考试的完结地而被载入史册。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清代贡院的原址上,兴办了河南留学欧美准备校园(河南大学前身),成为其时我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与其时的清华校园(今清华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呈鼎足之势的局势。
准备校园开班时,学生们在前清的贡院学习"声光化电"(民国初期指自欧美传来的自然科学和技能),朗声吟诵外语,正是当年社会新旧杂陈的缩影。
"以教育致国家于富足,以科学开发民智。"河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起了民族复兴、中华兴起的职责与任务。悠悠百载,教化之泽家喻户晓。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弯曲数千里,流经山脉盆地,奔涌在平原丘陵,终究汇入渤海,完结了5464公里的雄壮征途,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挥毫泼墨出一个洋洋洒洒的"几"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边。"穿越黄土高原的黄河,含沙量之多,是国际河流之最,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使它成为最为杂乱、最难办理的河流。
据大略计算,从先秦到1949年曾经的2540年里,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其间大改道5次,被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巨量泥沙终年淤积,在黄河下流构成了"地上悬河",而河南,一直是受灾最严峻的当地。人们说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河南段便是这个"豆腐腰",大堤好像豆腐一般,常常决堤众多。
饱尝黄河众多之灾的古都开封,周边积沙遍地,常常暴风骤起,黄沙漫无边际,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专心于森林治水与水土保持的研讨,学以致用,稳固大堤,维护古城。
万晋,我国林学、测绘学开拓者之一,1927年取得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后,来到河南大学担任农学院院长,兼任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处处长。他带领学生奔走于黄河堤堰、河滩与沙丘之间,实地勘测。他们发现,自元、明、清以来,黄河防汛工程是用杨柳柔软枝条编笼填土,以阻水势。森林系师生提出,假如将干死树枝改为成长旺盛的活杨柳枝,耐碱、耐湿作用必定更佳,他们商请河南河务局规划出一段河堤,由他们担任打理。
和风吹走冬的寒意,师生们在长长的堤岸上打桩植柳。待小树发芽,柳枝到达一米时,便将其纵横编结,用麻线捆扎,使它慢慢生为一体,成为一个活柳坝。汛期降临,活柳坝的防洪作用显著,较木桩坝、石坝,柳枝坝等更为安全。这一办法省工、省料,兼有涣散流势、打乱漩涡之功,是水利工程的一大发明。
1935年,黄河、长江一起在秋季众多,华夏弯管供应商、江南哀鸿达数千万人。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系的邓拓,目击哀鸿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凄惨,极为轰动,他深化调查,精心构思,著就国内具有里程碑含义的力作《我国救荒史》。邓拓在"序文"中写道:"灾荒史不只应该提醒灾荒这一社会病态和它的本源,并且有必要揭露前史上各阶段灾荒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剖析它的详细原因,借以根究防治的途径。"
1937年《我国救荒史》首发时运用文言文,很快被译成日文印行,1957年三联书店重印时,邓拓将其改为白话文,署原名邓云特。该书屡次再版,河南大学图书馆共保藏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5家出版社、8个版别的《我国救荒史》。著书为文的断霞散彩,从教从学的流风余韵,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断。
"咱们要像黄河般‘咆哮’"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考古学者发现,我国的远古文明开端是"满天星斗",越挨近前史时期,越能够看到一个个以黄河中下流流域"华夏"为中心的前史趋势。
1936年夏,我国马克思主义前史学开拓者之一的范文澜,应聘到河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在古拙的七号楼三楼最南边教室,他教学我国上古史、文学史、经史等课程,教室里济济一堂,教室外挤满学生。他以黄河为连线,娓娓道来,悠扬清丽的伊洛河,怀有华夏内地,育婴着华夏文明的婴孩时期,伊洛河流域留下先民的脚印,伊洛河为成长的我国打开了广阔六合……
卢沟桥炮声响起。1937年,范文澜担任河南大学抗敌练习服务团副团长,捐出任教期间的月薪,宣扬抗日。他修改《游击战术》一书,两个月销量达5000册。范文澜奔赴延安后写道:"咱们坚信我国绝不会亡,抗战必定成功。"
1935年,作曲家马可抱着"科学救国"的雄心勃勃,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但很快,民族危亡的严格实际"把我这个不问政治的好学生从实验室中拖出来。抗日初期那些优异的歌曲教育了我,决议了自己的政治方向"。
1937年,河南大学建立大众剧团和歌咏队,展开抗日救亡宣扬,咆哮歌咏队担任人马可说:咱们要像黄河般"咆哮",坚持抗战究竟。
当年9月,洪深、金山、冼星海等人带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和贺绿汀、马彦祥等人安排的"上海救亡话剧一队"抵达开封,在河南大学大礼堂和相国寺剧场公演屡次,极大激发了大众的抗日热心。
白日,马可和冼星海寸步不离地表演,天黑,两人在河南大学冼星海的住室里,议论抗战歌曲的体裁、体裁、曲式结构……夜已冷,月如钩,二人或低吟浅唱,或放声高歌,慷慨高昂的旋律在校园里回响。冼星海脱离开封时,为马可创造的《老大众战歌》写下序文,称誉马可的歌曲创始了竭力趋向大众化、民族化的新年代。冼星海在给咆哮歌咏队的信中鼓舞他们:一起背负起民族救亡的重担。
1938年11月,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带领抗战演剧三队撤离,行进到山西与陕西交界处的壶口时,被黄河的现象所震撼:河道忽然变窄,黄河从落差最高达50米的陡崖歪斜而下,构成巨大的黄色瀑布,气势磅礴,大张旗鼓,沙流滚滚,如万马飞跃。壶口瀑布那惊涛汹涌,掀起万丈狂澜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诗情剑拔弩张,光未然一气呵成,写下黄河诗歌。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冼星海,被诗作深深感动。1939年3月,在延安的小窑洞内,想到只要黄河这样的大河,才干育婴出勇敢的公民时,冼星海热情难抑,生病连写6天,创造完结《黄河大合唱》手稿。很快,《黄河大合唱》就传遍延安,传遍国际,周恩来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宣布咆哮,为大众谱出心声!"
那时,马可正安排河南抗战后援会在开封、洛阳等地巡回表演,并创造歌曲《守黄河》。黄河两岸,满目疮痍,马可触景生情,为黄河而歌,他一次次带领大众唱起《黄河大合唱》。《黄水谣》厚意悠扬,《咆哮吧黄河》心情高昂,《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烟的洗礼下,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黄河流域,黄河在咆哮。河南大学千余名师生被逼逃亡在外,他们流离失所,曲折办学。抗战八年,河南大学献身9人,失踪25人,在战役硝烟中,秉持教育报国,坚持敌前办学。他们坚决固执,百折不挠,像黄河相同巨大而刚强,浓墨重彩书写出河南大学的精力。
"你们必定要把黄河的工作办妥!"
八朝古都、"北方水城"开封,千百年来因黄河溃决而数次被淹。仅在元、明、清三朝,黄河在开封决溢的次数达300屡次,其间在近郊决溢有88次之多,这其间又有数十次泛水袭城,7次水淹开封。
今天的开封城下,彼此叠压着6座城池,包含3座国都、2座省会和1座华夏重镇,分别是战国魏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城摞城"的国际稀有现象,刻录着千年黄河水患给黄河流域民众带来的深重灾祸。
在旧城址的基础上屡毁屡建,白云苍狗,故园不改,百折不挠的黄河儿女,一次次在吞没的土地上高昂复兴。
公民的磨难不会被忘掉。1946年,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建立冀鲁豫黄河故道办理委员会,我国公民解放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锹",确立了"保证临黄,坚守金堤,禁绝开口"的准则,捍卫冀鲁豫区域的安全。
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北川口东渡黄河时,站在摇晃的小木船上,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字一板地说:"你能够轻视一切,但不能轻视黄河。轻视黄河,便是轻视咱们这个民族。"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巡视,便是实地调查山东、河南、平原三省境内的黄河决口众多最多、损害最大的河段。10月29日,在兰考县黄河东坝头决口处,面临滔滔黄河,他对伴随观察的同志说:"你们必定要把黄河的工作办妥!"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1956年,我国水利部门决议兴修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周恩来非常重视,三上三门峡,亲临工地一线, 他说:"三门峡工程的建筑,是彻底治愈黄河的开端,不是彻底治愈黄河的完结。旧我国未能办理好黄河,咱们要探究规则,知道规则,把握规则,不断地解决矛盾,总有一天能够把黄河办理好。"
1959年10月13日清晨,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上,马达轰鸣,大型载重货车来往如梭,高耸入云的起重机伸出粗大健壮的胳膊,简便自若地吊运着建筑材料。河南大学中文系1200多名师生,正在工地上进行劳作锻炼。
8点30分,一列火车慢慢驶入三门峡史家滩车站,忽然有人高喊"周总理"。身着灰色上衣的周恩来,正阔步向工地走来。来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中时,看到了他们胸前的校徽,周恩来笑着说:"你们来劳作很好,是教育和生产劳作相结合,现在学学水利,回去今后好好学习功课,又能劳作,又懂水利,将来教中学生就有东西可讲了。"
中文系58级毕业生李荣庚,回想当年,浮光掠影,他说,见到周总理时,脸憋得通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周总理吩咐咱们:"回去代我向同学们问候,感谢我们支撑大坝建造。"
周总理殷殷嘱托,师生难以忘怀,在《河南大校园史》中,定格着周恩来与师生握手的瞬间。似乎,还能听得到他那悠远而亲热的笑声。
看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黄河两岸孕育成长,黄河美在飞跃迂回的雄壮里,美在渊博深邃的时空里,让人魂牵梦萦,久久沉迷。
1929年秋,安阳殷墟遗址第三次开掘完毕后,北京大学署理校长、33岁的傅斯年,12月即来到河南大学,在六号楼作了数场专题讲演,时常是连讲2个多小时都毫无倦色,感染了每一位学子。台下听讲的尹达、石璋如、许敬参3位同学,很快参加到了殷墟绵长开掘的部队中。后来,尹达被考古界称为"结合考古什物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讨我国古代史的第一人",1955年担任我国科学院哲学社会教学部学部委员;石璋如被称为我国考古学权威,殷墟开掘的"活档案"。
曾任教于河南大学的史学家嵇文甫说过:"河南声称华夏,亦曰中州,盖自古我国文明之中心肠也。"我国的考古学家含辛茹苦,在古史含糊之处、已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之前,提供出很多触手可及的考古文明依据;我国的前史学家追根溯源,一点点描绘出精妙绝伦的史前史。事实证明,我国文明的骨干,深深扎根在黄河流域,这里是文明升起的高光地带。
黄河流域有3300多年长时间居于我国政治、经济和文明的中心肠带。2002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中心建立,是我国仅有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研讨目标的大型综合性研讨与咨询机构,对"黄河学"的研讨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9年,"留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公民大会堂举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中心教授王蕴智在前排就坐。他潜心研讨甲骨文42年,效果斐然,便是在他的主张下,安阳建立起我国文字博物馆,漯河有了许慎文明园。
研讨中心的学者不舍昼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慢慢打开了万里黄河、千里江山的壮美,向国际逐个展示出前期我国、帝制我国和转型我国的进程,黄河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文明的探究。
2019年9月18日,一路调查黄河的习近平总书记着重黄河文明的重要性,他说:"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化发掘黄河文明包含的年代价值,连续前史文脉,坚决文明自傲,将为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我国梦,凝集精力力量。
滚滚黄河飞跃不息,中华文明连绵不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中心教授关爱和说:中华文明的根本精力、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情,中华民族的生计才智、思想方法与精力寻求,都能够从黄河文明的长河中寻找到源与流。在前史与实际的交汇中,去探寻黄河生态维护使用,让黄河永续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无疑是黄河文明研讨的重要课题。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华夏文明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民主是式,科学允张,猗欤吾校永无疆。"年月倏忽而逝,校歌仍然回响。一落千丈声势赫赫的黄河,铸就着河南大学百年学人。韶光掩不住他们的光辉,他们是大学的精力,是民族的脊柱。
(作者:王明钦,系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宣扬部部长、文明传承与立异研讨中心主任;赵慎珠、赵晓芳,系河南大学文明传承与立异研讨中心研讨员)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