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04 01:15:05
  • 阅读(11325)
  • 评论(14)
  • 声称与名校协作遭"打脸",招生别靠"吹牛皮"

    加强信息揭露、核实校园的招生简章、管理虚伪宣扬,是保护招生次序和考生合法权力的要求。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因转发文章称甘肃新科工业校园虚伪宣扬"高铁包工作",宁夏一微信公号运营公司被诉至法院,索赔150万元。涉事公号负责人预备应诉,甘肃新科工业校园却申请了撤诉。该校150万索赔没到手,反倒承当了数千元的案子受理费用。

    媒体进一步查询显现,甘肃新科工业校园经过其微信公号发布多篇招生广告信息,声称校园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作办学,与各大铁路、地铁公司长时间协作。但西安交大、北航、相关铁路公司纷繁出来撇清联系,称不存在联合办学、协作等事宜。

    信誓旦旦索赔百万,转眼间就撤诉、被打脸,不知道校园会不会感到"脸部发麻"。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早有"前科"。早在2009年12月30日,《我国教育报》就曾宣布一篇关于甘肃新科工业校园违规联合招生的报导,该校也因而被甘肃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通报批评。

    按理说,该校在被通报后,应该标准招生、办学行为。可从媒体报导看,该校在"联合办学"的宣扬上反而肆无忌惮,还拉上了两所名校。

    而从该校申述又撤诉的行为和名校、名企的驳斥谣言看,根本能够确认的是,校园的招生宣扬是不实的,连自己也没决心打赢官司。

    对此,当地郑州抵押车贷款教育部分有必要发动查询,还该校以真面目,以协助考生、家长根据实情作出挑选,并对涉虚伪宣扬的问题严峻追责。

    加强信息揭露、核实校园的招生简章、管理虚伪宣扬,是保护招生次序和考生合法权力的要求。不能把辨认虚伪宣扬的职责转嫁给考生和家长,尤其是关于农村地区的考生来说,信息通道本就狭隘,被虚伪招生所骗,很可能影响未来的开展。

    还需反思的是,现在扯着名校、名企大旗招生的训练组织、职业院校,不在少数。其间涉嫌虚伪宣扬的,恐怕也不止甘肃新科工业校园一家,但作为有关权力方的校园、企业维权好像并不坚决。

    校园、企业被用于"虚伪宣扬",实质是被侵权。在发现这类行为后,有关校园、企业也宜自动自查,看是否存在部属部分、单个职工违规操作;若纯粹是"被碰瓷",那不但要自动弄清,还可向主管教育部分反映,并使用法律武器,追查侵权职责。

    说到底,对那些招生"吹牛皮"的校园的虚伪宣扬,无论是主管部分仍是被"碰瓷"校园、企业,都无妨及时站出来,该戳破就戳破,别让其忽悠一大片。

    □熊丙奇(教育学者)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