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技采煤"改动工人作业环境挖煤不再"一身黑" 下井不必"顶着雷"
本报讯 (记者李丰)曩昔,煤炭工人作业回来"一身黑";井下安全危险系数大,在一些当地,煤炭工人下井被称为"顶着雷"。现在,在贵州这个采煤大省,得益于现代科技的使用,煤炭工人的作业环境有了极大改动。
作业人员发动归纳信息化管控渠道程序,调度室显示屏即可明晰地展示出智能化采煤作业面的运转状况:综采设备主动进入割煤、推拉溜等出产流程,井下胶带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采煤机等设备依照体系设定的程序主动运转。《工人日报》记者近来在坐落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室里,看到了一幕幕令人惊叹的"无人采煤"情形。
发耳煤业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矿井一期规划年出产能力为180万吨。高瓦斯、煤层不稳定、地质灾害严峻等不利条件,一度让该煤矿在智能化、机械化建造上寸步难行。2018年5月,该企业建成了31004智能化综采作业面和矿井归纳信息化管控渠道,完结7个辅佐子体系智能化晋级改造作业。发耳煤业由此成为贵州省以及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作业面。
"曾经一线工人在作业面采煤时,不只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还存在各种事端危险。现在坐在工作室里看着大屏幕,就可以对作业面进行长途控制,太奇特了。"矿工李大喜对记者说。
贵州是我国南边煤炭资源最丰厚的省区,煤炭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5位,素有"西南煤海"之称。但是,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煤层赋存条件杂乱,煤矿挖掘条件差于北方煤炭省份。为此,该省坚持科技兴煤,特别针对喀斯特地貌的杂乱煤层挖掘难题,为当地煤炭工业转型晋级供给助力。
依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布置,96%的现有出产矿井将在2020年完成机械化挖掘,其他4%归于很难机械化的极薄、急倾角煤层。
为此,2017年5月,贵州省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筛选落后产能加速转型晋级的定见》,为全省煤矿转型晋级供给方针支撑。同年,该省科技厅发布技能郑州汽车抵押贷款榜单,悬榜霸占长期以来限制贵州煤炭转型晋级的核心技能。技能榜单针对该省矿井实际状况,梳理出3个技能攻关方向,包含1米以下煤层和60°以上的急歪斜煤层机械化挖掘技能、煤矿井下无人/少人采掘体系和矿井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技能,这些技能攻关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据介绍,未来,贵州省科技厅和省动力局还将以联合赞助、工业基金等方法,对煤炭地下气化、无煤柱挖掘、"大数据+煤矿"深度交融、才智供电以及动力范畴其他技能研究与使用给予项目支撑。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