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27 03:31:26
  • 阅读(8288)
  • 评论(11)
  • 陵寝内发现的卷云筒瓦残片。这是东汉中晚期洛阳区域常见的纹饰,为判别陵寝修建的时代供给AG娱乐依据。

    陵寝内修建只剩根底以下部分,简直无修建抛弃堆积,契合有安排撤除的特征。图/安阳高陵陵寝考古队

    原标题:曹操墓地上修建曾被有安排拆毁

    继续一年多的考古作业后,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的新一轮开掘完毕。

    新京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得悉,本次开掘中,考古作业队承认高陵存在地上修建,这与史籍中曹操自己提出的“不封现金二八杠游戏不树”,以及“薄葬”观念不同。此外,现有依据标明,高陵地上从前被有安排拆毁,这种“毁陵”行为,又极有可能三公出老千赌具与曹丕相关。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讨所、曹操高陵办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对高陵陵寝进行开掘。

    相关遗址断定曾存在地上修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至2012年,开掘单位曾安排专业人员在曹操高陵周围进行调查勘探。而在本次开掘中,考古作业者进一步承认,高陵陵寝存在修建遗址。

    这一成果,对史学界无疑是一场推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曾记载,建安二十三年曹操亲身命令:“古之葬者,必居贫瘠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史学界据此以为,依据这一记载,曹操自己认同“薄葬”观念,尤其是其对坟墓标准提出的“不封不树”概念,往往被了解为,曹操身后葬入地下墓穴,地上不留修建。这样的墓葬方式,与后世皇家或王侯坟墓悬殊。

    开掘作业掌管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研讨员周立刚介绍,本次开掘,承认了高陵陵寝及相关修建遗址的存在,而且可能是“内墙外壕”的传统结构。这些修建遗址的发现也阐明,高陵并非如文献记载的彻底“不封不树”,而是“必定有地上修建”。

    高陵坐落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村南部。2009年,考古人员在对一座被盗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开掘,当年12月27日,经国家文物局断定,墓主为魏武帝曹操,依据史籍记载,曹操之墓即为“高陵”。同年,由国家文物局、我国考古学会发布的“2009我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安阳曹操墓位列第三。

    曹操墓规划显着小于帝陵

    安阳高陵考古团队介绍,开掘成果显现,高陵陵寝包含表里夯土基槽、神道、东部修建和南部修建等五个部分。开掘中,高陵坟墓主体全讯网新2被标示为M2,四周平行盘绕表里两圈夯土基槽,其中东、西、南三面保存无缺。表里基槽东部,正对M2的方位均有宽约5米的缺口,缺口两边各有一个柱础,应为陵寝东门。

    此外,东门南北侧各有一列9个方形柱础,自西向东延伸。这些柱础的存在标明,旧址应有立柱,但详细原料和形状现在已无法得知。

    考古人员依据柱础的平面散布特征判别,高陵陵寝的一组修建自东向西,由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应为一面阔5间、进深1间的修建。第四部分应为一间面阔5间、进深1间的修建。

    河南考古文物研讨院标明,陵寝内部出土遗物稀疏,仅发现少数碎小的绳纹板瓦或许筒瓦残片。这些残片的瓦当纹饰只要一种,并与河南偃师百草坡东汉帝陵遗址所出土的瓦当纹饰类似。这种卷云纹饰,一起也是东汉中晚期洛阳区域常见的纹饰,为判别陵寝修建的时代供给依据。

    虽然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但开掘遗址显现,高陵全体规划不大,与洛阳的东汉帝陵比较显着较小,阐明陵寝在其时没有依照帝王标准修建。周立刚以为,这一状况可能与曹操在东汉晚期的特别位置有关。

    曹丕可能曾安排“毁陵”

    新一轮的开掘中,最严重的发现,莫过于证明高陵“毁陵”行为的存在。

    现场开掘人员介绍,整个高陵陵寝垣墙和相关修建,都只剩基槽和柱础部分,地上以上部分悉数无存,且基槽和柱础外表都比较平坦,邻近也未发现修建抛弃堆积;柱洞中的根底石和柱子本体悉数无存,柱洞边际有长椭圆形外扩的坑,“可能是开挖取走柱子所留下”。

    在此之前,考古开掘的汉杜陵陵寝、永城西汉梁王陵寝等,往往都存在很多修建抛弃堆积。

    安阳高陵陵寝考古队断定,这种现象反映高陵陵寝并非天然抛弃或许报复性毁弃,而是通过有安排的撤除。而这种“毁陵”活动,极有可能与曹丕有关。

    《晋书·礼志》曾记载,黄初三年曹丕下诏要求“高陵上殿屋皆破坏”,意图是“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即出于对其父曹操的尊重。在这种有安排的撤除下,不大可能留下大片残垣断壁,而是会进行整理活动。高陵陵寝的一切修建只剩根底以下部分,而且简直无修建抛弃堆积,正契合这种特征。一起,陵寝壕沟内填土大部分通过细心夯打,明显不是天然抛弃构成的堆积,与曹丕主导的这种性质比较特别的“毁陵”行为,也是符合的。

    ■ 对话

    曹操墓现场开掘负责人、河南文物考古研讨院研讨员周立刚

    曹操墓男性新加坡真人官网骸骨“极有可能”是曹操

    曹操墓现场开掘负责人、河南文物考古研讨院研讨员周立刚通知新京报记者,高陵修建遗址的发现,标明曹丕并未遵从曹操“薄葬”的要求,而这以后的有安排毁陵,又可能与防止被盗墓有关。

    曹丕没有遵从“薄葬”要求

    新京报:关于曹操高陵的开掘作业,是从什么时候开端?

    周立刚:正式的开掘作业,是从2006年开端,之后在2008年到2010年又开掘过一次。最近一次的开掘作业,是从2016年11月开端,意图是合作一个高陵维护展现工程的建造。

    新京报:发现十年后,为什么会重启开掘?

    周立刚:本次开掘进一步断定高陵的规划,加上之前的开掘中,有发现陵寝修建的痕迹,加上此前的地上勘探有新的头绪,所以再一次启动了开掘。

    新京报:现在开掘的发展怎么?

    周立刚:总的来说,现在地上开掘部分现已完毕,现在的首要精力在后续考古研讨。本次开掘作业最大的发展在于,断定曹操高陵的地上是有修建的,这与以往的知道不一样,阐明曹丕并没有遵从曹操“薄葬”的要求。

    新京报:学术界有人以为,现有的发展还不足以打破史书中曹操坟墓“不封不树”的记载?

    周立刚:学术上有争辩很正常,可是所谓“不封不树”,可以有不同的了解。比如是地上不设封土,不设石碑,也可以了解为“不封不树”。曹丕是孝子,可能他不愿意看到曹操的坟墓过于破旧,所以建造了地上修建。

    毁陵或是为了防止引来盗墓者

    新京报:为什么曹丕在建造了地上修建后,又有安排的拆毁?

    周立刚:现在没有断定的说法,史籍中记载,曹丕毁陵是出于对其父遗志的尊重,但也有可能为了防止过于招摇,引来盗墓者。

    新京报:曹操高陵的开掘,与其他考古开掘作业有什么不一样?

    周立刚:流程上来说,考古作业是有固定的操作流程的,这一点在高陵的开掘过程中,相同需求进行恪守。考古人员在开掘时,住在邻近的村子里,也是依照规则的作息时间进行作业。

    实践上,因为土层等原因,曹操高陵的开掘工程全体来说不算杂乱,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高陵的维护等级很高,全体都需求维护性开掘,所以作业的精密程度会有差异。

    新京报:开掘出的遗骸,可以承认是曹操遗骸吗?

    周立刚:2009年开掘出的男性骸骨,现在来说极可能是曹操遗骸。这是在现有的依据之上,依据现在的资料判别的,但也没有结论。考古上实践也没有“结论”这种说法,究竟研讨对象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和事,所以都还需求进一步的研讨。  新京报记者王煜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