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17 10:37:05
  • 阅读(4829)
  • 评论(5)
  •   原标题:山水画中的云境

    姜金军国画著作网上展厅

      云是一种多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反转之形。"云随天候而构成或厚薄或阴晴的改变,因其安闲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稠密的抱负颜色。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根据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各种事物的意象改变。因而,在商周期间的青铜器上,就现已呈现了云、雷纹样(总称回纹)。跟着前史的开展,云变成诗人和画家倾慕的审美目标。《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描写神女的美,《庄子·六合》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希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闻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作为一种绘画体裁,云在山水画的体现中也呈现出共同的美。山水画系统中的体现前言非常丰厚,如山石、树木、云水、楼台、舟车、行人、芦荻、飞鸟等,经由画家手笔的奇妙裁剪,以相同丰厚的体现方式铺陈开,或青绿,或浅绛,或勾皴,或泼墨,诞生了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以及沈周《庐山高图》等旷世巨著。在这些绘画著作中,云都起到了至关主要的体现效果。我国山水画着重"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此"烟霞"指的即是由云引申出的山水佳境。山以烟云为神采,云尽管无常形,却有常理,在山水画画面方式和意境空间的营建中常常起到画蛇添足式的效果——山无烟云,就好像春无花草、秋无月夜,虽有规矩却无韵致,峰岭顶岱之山势不管绵绵纵横,抑或盘礴淳厚,皆须挟烟云而显其秀丽。在我国山水画中,很多主要美学出题如气韵生动、计白当黑、有无相生、澄怀味象等都离不开云的烘托。所以不管是范宽《溪山行旅图》,仍是李唐《万壑松风图》,画中巍峨 心情日记屹立的主峰并不显得板滞突兀,而是雄壮峻伟中有灵动隽永,其主要原因即是山根和两边云的细腻烘托和奇妙衬托。面临这么的经典著作,咱们假如只重视其间山石树木等所谓实景的描写而疏忽云的辅成效果,则很难了解我国画的蕴藉之美和空灵之美。

      在云的构思上,历代画家均注入了卓异的才思,使山水画"活"了起来。我国绘画史上对云的表述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前史材料。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有"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的理论构思。从最简略的客观形状上讲,云可分两种,有欲压城摧之黑云,有薄罗引素之轻云。在我国古代画家的审美视角下,云的形状却远不止于此。宋代郭熙曾论山水画四时云气之不一样:"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甚至咱们常说的"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洁白而如妆,冬山惨白而如睡"在必定程度上也是说的真山水中四时烟岚之不一样。韩拙《山水纯全集》更是突破了狭义上的云朵,分别从云、烟、霞、岚、霭、雾、霏等视点对云气进行了广义的分析。而清代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对云的描写愈加形象:"魏云如鼠,越云如龙,荆云如犬,秦云如佳人,宋云如车,鲁云如马。"在这么的语境中,除了感佩古人文笔之精妙,今人应当可以体悟到古人关于烟云极高的重视度和极细腻的审美体会。从画题上,历代画家和诗人也总结了"春云出谷""夏云欲雨""秋云下陇""寒云欲雪"等分类,这些都给山水画增添了浓浓的诗意和超然的境地。

      在云的详细画法中,要想"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体现山之高大和景之广阔,没有必要尽状其全貌,而是要懂得和谐绘画中的别的要素以作衬托,如飞鸟、楼台以及日月等,以丰厚画面效果,或凭借"云横谷口"或"白云出岫",以烟云"锁"其山腰这类奇妙的方法,对云进行置陈布势。实际中云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和多变性,也具有它的安闲性,如陶渊明所言"云无心以出岫",因而,画云气的原则是见其大致气候而不寻求固定描写之形,要虚中见实,"惹是生非",以完成山势的开合改变和画面的真假变换。

      历代画家在体现烟云方面做出了永存的奉献——东晋顾恺之为体现《洛神赋》中的"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先以细线勾勒,再以墨、色逐次晕染以描写六龙车驾前后的祥云,以后隋代展子虔、唐代李思训和李昭道画云均选用这种技法整齐的勾填法并各有创获。跟着审美观念的开展,王维提出了"闲云切忌芝草样",并进行了变勾斫之法而为水墨渲淡的前史性探究,并由五代董源完成了"淡墨轻岚为一体"的适意兴趣。体现云在营建画面意境中的效果方面,各家体悟略同,如郭熙寻求的是"见其粗心";米芾寻求的是"意似便已";恽寿平寻求的是"虽不用似之,然当师其意",他们经过对云的奇妙描写来统领山水画的气韵,变成后世画云所参照的根本规律。因而董源的"淡墨轻岚"和米芾父子的"米氏云山",与其说是一种体现窍门,不如说是一种审美境地,当石涛"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的时分,我国山水画家对云的认知和体现也进入了愈加笔底生花的诗意王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云所代表的空间概念和审美认识绝不仅仅是物象之间的真假联系,更是一种艺术境地和风格的高度提高,是画面中艺术韵律最大极限的延伸。懂得画云,懂得舒卷有致、收放自如的境地,才会愈加懂得我国山水画甚至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神韵和哲学境地。姜金军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