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心大街上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华社哈尔滨6月10日电(记者 吴燕霞)在有着百年前史的拜占庭风格修建索菲亚教堂前的广场上,有的游客身着西式华服,手持“魔杖”或担负白鸽,扮成“公主”“女王”,请摄影师拍上一组大片;有的游客三五成群走进教堂,边走边举起手机自拍。
上一年冬季,哈尔滨文旅火爆“出圈”,索菲亚教堂与其上方的“人工月亮”构成梦境美景,成为这座“网红”城市“宠溺”游客的一个符号。
“90后”摄影师郑义在索菲亚教堂邻近开了一家旅拍店。他说,哈尔滨共同的修建风格交融了中西方元素,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穿礼衣摄影。
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自诞生之日起,便见证了中西方文明的沟通交融。跟着1898年中东铁路飘花电影网的构筑,这儿逐步成为世界性商埠。俄国的毛皮、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世界产品博览会。
在索菲亚教堂百米之外的中心大街,汇聚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等西方修建风格的修建,是当之无愧的“万国修建博物馆”。2021年7月,哈尔滨市发动前史文明修建维护传承专项课题研讨。现在,当地已对580余栋前史文明修建进行了数据收集、收拾,每一栋修建都有一个二维码,供人们了解修建信息和背面的故事。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馆长杨伟东以为,哈尔滨有很强的包容性,大方接收了外来文明并交融立异,中西方文明交融成为城市回忆,融入市民的日常日子。
5月1日,在哈尔滨中心大街上,马迭尔冰棍的出售人员在招引顾客。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种交融也体现在饮食中。初夏时节,散步在绿意盎然的中心大街,来一瓶冰凉的格瓦斯是地道的避暑良方。这种来自俄罗斯的饮料早已在哈尔滨落地生根,知名品牌秋林格瓦斯的俄式传统制造技艺还当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我小时候,一瓶格瓦斯加一个面包,便是最好的一餐。”哈尔滨秋林饮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边江说,为了习惯我国顾客,公司改进了格瓦斯的口感;针对顾客的健康需求,还推出了低糖、无蔗糖的新品。现在,格瓦斯已成为哈尔滨人喜欢并常备家中的饮料。2023年,秋林格瓦斯销量达5.3万吨,出售额约3亿元。
许多人来到哈尔滨,都会不自觉地被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氛招引。哈尔滨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音乐的城市之一,1908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
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1500多种中西乐器集于一堂,不同民族音乐在这儿奏响,东西方文明在这儿激荡。“中华民族的文明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咱们的文明正是建立在多元交融的基础上。”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说。
文明艺术的交融开展也丰厚了市民的日子。近来,来自哈尔滨芭蕾舞团的表演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礼堂表演了经典芭蕾舞剧、交响芭蕾、现代芭蕾等精彩剧目。此次表演作为“典雅艺术进校园”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将典雅艺术免费带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
“在哈尔滨,遇到这么多了解的修建、美食和艺术让我感到十分亲热。”29岁的萨沙是一名俄罗斯留学生,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修建学博士学位。萨沙说,博士结业后,自己十分期望留在我国作业,成为一名“我国通”。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